这是几十万日本人至今不愿提起的噩梦炒股杠杆,
1945年
日军投降之后,苏联强行扣押了
60万
日军战俘,大量冻死的日本战俘成为了取暖的燃料和野兽口中的食物!
这些日军战俘在苏联遭受了怎样的待遇?为何苏联不愿意释放日军战俘犯?这些日本战俘最后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苏联俘虏日军战俘背后的故事。
西伯利亚平原上的日军战俘
1945年11月,第一批日军战俘被送到了苏联坦波夫市,受到了苏联市民
“极为热情地拥抱”
,这些日本战俘刚下火车,就被热情的苏联市民蜂拥而上,很快他们全身上下便穷的连裤子都没有了。
展开剩余92%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苏联在我国东北地区扣押了
60万
日军战俘,这些人被苏联红军遣送到了西伯利亚平原、远东地区的战俘营里进行劳动改造。
这些日军战俘在这里将从事金属、煤炭、采矿、林业这些劳动消耗最大,体力劳动最繁琐的工作,日军战俘的到来刚好弥补苏联劳动力不足的困境。
日本战俘进入各自的战俘营和劳改所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建住所,但苏联的战俘管理人员既不给钱,也不提供建造房屋的材料。
这些日本战俘只能被迫在窝棚里、蜷缩在帐篷里过冬,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上,恐怖的低温冻死了大量没有御寒措施的日本战俘。
这些被冻死的日军战俘下场也非常凄惨,他们的尸体并不能得到妥善安置,
要么被扔到冰天雪地里成为野兽的食物,要么被扔到火炉里成为燃料。
刚来到西伯利亚平原的第一年是日本战俘最艰难的时刻,他们来的时候都穿着夏季的制服,没有抵御严寒的能力,许多人都开始生病,遭到严重冻伤。
卫生环境的极度恶劣,也让日军战俘患上了各种疾病和传染病,虽然苏联出于人道主义为这些战俘建立了医院,但这些医院只是徒有其表。
里面并没有能够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措施。并且能够为战俘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很少,药品和医疗设备也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在劳改营里的战俘在饮食待遇上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问题,他们的饮食标准跟自己所从事的劳动行业息息相关,并且每个月这些日本战俘都会进行身体检查。
在检查的时候,这些日本战俘会被要求脱得一丝不挂,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
苏联的女检察官会根据日本战俘大腿上的肉的厚薄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每一名日本战俘都祈祷自己能够被分到最低等,这样就能从事体力劳动较轻的工作。
这里的饮食被劳改总局分成了
10
种不同的等级,根据战俘完成工作的额度来规定发放的食物,如果完成额度少于
80%
,那么就意味着没有饭吃。
1945年到1946年
日军战俘来到的第一年是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段,
平均每10名战俘中就有1人死亡
,总共有
55000
名战俘死于疾病、寒冷。
死亡原因最多的就是
斑疹伤寒
,患上这种病的日军战俘浑身会长满红棕色疙瘩,精神会逐渐错乱、腹泻不止,在死亡之前会陷入瘫痪状态。
根据当时波茨坦宣言规定,在投降之后,日本的战俘应当被遣送回国,很多国家都这样做了,唯独苏联强行扣押了
60万
战俘,苏联为何要强行扣押战俘呢?
廉价的劳动力
这是一批最凄惨的日军战俘,因为一项神秘工程,他们被禁止向别人透露任何身份信息,
他们无法结婚、无法生育孩子,成为了苏联荒原上的一群幽灵!
1945年10月
,关于苏联强行扣押日本战俘的问题在日本国内愈演愈烈,因为得不到关押在苏联的日军战俘具体情况,日本国内流传着大量的苏联虐待俘虏的消息。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世界上对待俘虏最残忍的国家正是日本,关押在苏联战俘的亲属们也开始举行社会游行活动,日门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向苏联交涉,要求遣返战俘。
但是日本国内民众的呼声和日本政府的请求均没有得到苏联的任何回应,没有办法的日本只能求助于美国,美国政府通过驻莫斯科领事馆向苏联提出了遣返战俘的要求。
但苏联给予美国的回复是,仅仅同意疏散北朝鲜境内的日本人,为何苏联不愿意遣返日本战俘呢?
战后苏联的经济建设和战后重建是苏联不愿意遣返日军战俘的重要原因,苏联本就地广人稀,经历过二战之后,大量的年青士兵因为战争丧生在了战场上。
这让苏联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而几十万日军战俘刚好能够为苏联解决严重短缺的劳动力,并且不需要支付给这些战俘劳动报酬。
而且作为俘虏,日本战俘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干活从不偷懒,这要比苏联自身的工人和罪犯要强很多,因此苏联一直都不愿意遣返这些战俘。
可以说,这些战俘为苏联的战后重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量的战俘被安排到了苏联的煤炭工业和重工业。
在苏联修建的
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
、以及大批公路和水电站的建设中,日本战俘在这些工程中的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
这些战俘每天早上6点钟都会从劳改所离开,去往各自的工厂进行工作,如果完不成当天的任务,就会被扣减食物、关禁闭,这与日军对待俘虏的方式相比,简直要好太多了。
但有一批日本战俘的下场就没有这么好了,
因为他们被分配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工作,这项神秘的工作就是苏联的原子弹工程建设。
作为特殊的工作人员,这些战俘整日都生活在地下工厂之中,见不到太阳,他们无权离开工地一步。
1949年7月
,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这些参与过原子弹工程的日门战俘也迎来了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战俘虽然没有失去生命,但比活着比死了还要难受。
为了保护原子弹机密不被泄露,参与工程的日军战俘被流放到了苏联科雷马等偏僻地区,他们的所有相关信息都被销毁,并禁止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和来到此地的原因。
这些战俘虽然离开了战俘营,但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游荡在荒原之上,由于没有任何材料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他们也无法被登记在案。
他们的亲人得不到他们的任何消息们就像,也无法被遣送回国,这其中很多人都遭受到了核辐射,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从
1946
年起,在国际舆论以及其他国家的介入之下,苏联开始遣返日本战俘,而这
60万
日本战俘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战俘的四种不同命运
这是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俘虏事件,苏联强行扣押了
60万
日军战俘,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些战俘在苏联有着怎样的不同命运结局呢?
在苏联的日本战俘
第一种命运就是活着回到了日本
,这一部分人员相比较其他战俘来说是极为幸运的,但是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他们活着回到了日本,
1946年
,在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苏联开始遣返扣押的日本战俘。
1946年12月
,第一艘搭载着日本战俘的轮船抵达了日本的舞鹤港,这一批最先遣返的日本战俘都是老弱、生病无法工作的人员。
1947年和1948年
是遣返战俘的高峰期,但因为苏联缺乏劳动力,很快就停止了遣返战俘的工作,这种做法自然免受不了国际社会上的声讨。
于是在暂停遣返没多久,苏联又恢复了遣返工作,但这次苏联也学聪明了,开始进行小规模的遣返,人数比之前少了很多。
临近
1950年
底的时候,已经大概有
40
多万日本战俘被遣送回国,
1956年
,苏日签署了恢复两国关系的
《日苏联合宣言》
至此,最后一批日本战俘被遣返回国。
从
1946年到1956年
,十年的时间里共遣返了近
51万
的日军战俘,与当初俘虏的
60万
数量相比,有近
10万
的日本战俘死在了苏联境内。
不幸的是,这些战俘虽然回到了国内,但他们也得不到退伍军人的待遇,甚至连正常人都不如,
除了自己的亲人,许多日本国民都将他们视为耻辱。
第二种命运就是虽然活着,但是没有回到日本
,这一部分日本战俘大多都是日共产党人,他们在由本人提出申请之后,经过苏联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留在苏联定居。
这些人在获得苏联国籍之后,与当地人结婚留在了苏联,俄罗斯自由党派
“正义事业联盟”
的前领导人本田,她的父亲就是一名日本战俘。
对于一批日本战俘来说,哈萨克斯坦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因为很多的城市建筑都是他们亲手盖起来的,他们也留在了那里生活。
第三种日本战俘的命运就是死了很多年之后,尸骨重新回到了日本
,在日本战俘到达苏联的第一个冬天,就有
5.5万
人因寒冷、疾病死亡。
在当时的苏联战犯所里,也有苏联军官要求不允许虐待死去的日本战俘尸体,也为这些战俘挖建了墓地,据相关资料记载,大概有
80
多处墓地。
从
20世纪60年代
开始,就已经有将日本战俘尸体搬运回国的工作了,如今一共有
8000
多具日本战俘的尸骸被运送回国。
最后一种日本战俘的命运是最为凄惨的,他们丧失了生命,并且尸骨也无法回到日本国内,因为已经没有了尸骨。
在战俘刚到的第一年,大量的战俘因为寒冷和伤病死亡,这其中有很多尸体都被随意丢掉或者被当作燃料,这些尸体早已尸骨无存。
而那些被埋葬在墓地里的一部分战俘尸体,墓地上面也已经被建造成了各种建筑,只能长埋在地下。
无论日本战俘最终的命运如何,这都是他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而日本最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地看待历史,从当中吸取教训。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日本人在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战争作辩护,建立了纪念碑来祭拜这些侵略者。
纪念碑存在的意义是对逝者的思念,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历史炒股杠杆,即使建造了纪念碑也无济于事。
发布于:天津市